登录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注册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消费保首页

合法了吗?自动驾驶未来将何去何从

黄贞璇 2017-10-17
说起自动驾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各方面都逐渐自动化的今天,汽车也开始走向了自动化的道路,人们即将手离方向盘,脚松踏板,坐到后排座位,让汽车自动驾驶。

  说起自动驾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各方面都逐渐自动化的今天,汽车也开始走向了自动化的道路,人们即将手离方向盘,脚松踏板,坐到后排座位,让汽车自动驾驶。

  很多人对特斯拉(TESLA)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最近几年,特斯拉可谓是给汽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电动环保高科技的主题恰恰切中了当今世界能源缺乏的要害,不仅如此,后来自动驾驶的加入又把人们对车辆驾驶的观念放上新的台阶。其实,特斯拉早期的自动驾驶技术实则是一种能够主动巡航且增加了辅助转向和打方向灯自动变道的“半自动化驾驶”,与我们今天所认知的自动驾驶还是有些区别的。

  新一代的奥迪A8于今年的7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亮相,除了充满科技感的外观,自动驾驶技术也是新车的一大亮点。目前Autopilot系统等都属于Level 2自动驾驶或被称为半自动驾驶系统。而全新一代的奥迪A8所配备的Level3自动驾驶功能,在车速低于60km/h的条件下,驾驶员可以把驾驶权赋予给车辆,在必要时再取回驾驶权。此外,新A8还可以实现自行停车,停车过程中不仅能够自动保持前后车距,还能在没有任何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转弯。

  如此高科技被运用到汽车上岂不美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驾驶员们要想感受真正的自动驾驶功能,还得去国外,因为像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已经有相关法律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而我国还没有配套的法律上岗。即使能在中国大陆上行驶,根据中国路况或其他情况,自动驾驶功能想必也会受到限制,比如会被规定脚一定要放在刹车踏板上或者手要放在方向盘上等等。据悉,新一代的奥迪A8将在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眼看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自动驾驶与中国市场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小编非常期待。

  自动驾驶是否能有效改善交通拥堵?

  近几年,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汽车业迅速发展。如今七八万就能购买一辆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座驾,加上人流不断向城市涌去,自然造成了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秩序是决定交通是否拥堵的重要因素。其实中国目前的交通乱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通秩序混乱造成的。其中既有大部分城市政府管理缺乏经验,对交通规律没有认真研究和学习,以及驾驶执照考试和培训制度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的因素;也有许多驾驶员技术不佳,驾驶素质和文明程度不够的因素。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到达中国大陆,国内的交通拥堵是否能得到改善呢?试想下,自动驾驶的车辆在60km/h的速度下开启,每辆车都井然有序地在路面上行驶,既安全又确保了道路畅通,对于中国糟糕的交通现状来说,应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

  自动驾驶是否能讨大众欢心?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如今消费者对车的追求,已不再单纯地停留在速度和内饰,更多的是驾车的体验。自动驾驶从曾经的空想到现在无比接近现实,消费者应该更容易接受,但就其带来的影响而言,必然困难重重。我们试着从成本、安全性和道德层面上来分析。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车辆比较关心的地方可能聚焦在耗油与耗电。如果自动驾驶车辆的耗油、电量与普通车辆不相上下,甚至更省油和电,消费者显然更乐意选择。但自动驾驶车辆的制作成本高,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集装在车内,一旦车辆出现损坏,维修费用必然不是个小数目。

  从安全性看,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在行车过程中撞了行人或车辆,那么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承担?保险又如何理赔?就目前,中国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关的政策和法律。

  此外,自动驾驶其实也面临着道德的拷问。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必须要撞一个人,撞A或撞B都会酿成交通事故,面对此情此景,自动驾驶车辆又该如何抉择?

  法律和政策何去何从?安全是关键

  在法律还不够健全的今天,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大陆,根据我国国情和交通情况,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最近,福特汽车公司的一项无人驾驶系统的新专利就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信心。在这套系统中,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盘等操作装置可以被收缩放置进一个汽车内前方的封闭空间里并被安全锁定,从而将其隐藏起来,为汽车内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了驾驶员的安全,福特还准备了两个前置安全气囊,一个在驾驶盘上,一个放置在仪表盘上,一系列的传感设备可以准确监测到车轮是否精准就位,并在意外事故中为乘客提供最佳的安全保障。

  根据福特介绍,这种可拆卸驾驶盘还可以通过花键轴或者线控技术与路面建立物理连接,踏板也是一样。福特希望能够利用紧固件和弹簧卡接合器来安装可拆卸加速器和刹车踏板,以此让所有的操作实现电动化。而通过软件编程也能让自动驾驶汽车的电动执行器模拟刹车踏板,有效地实现其阻力功能和恢复性能。相信这样的安全性能为自动驾驶开放人性化的法律和政策。

  而在法律方面,德国最近出台了首个无人驾驶的道德指引,原则是这样的:1、保护人类生命始终是首要任务。如果道路情况恶化,并且很可能发生事故,车辆必须拯救人类以免于受伤或死亡,即使这意味着破坏财产或伤害其他生物。2、如果发生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无人驾驶车不能选择去救谁,例如不能牺牲老人救孩子。不应该就年龄、性别、种族、残疾等做出决定,所有人类生命都是平等的。3、应该安装有一个监视系统,比如黑盒子,以记录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样可知道当时是谁正在驾驶,谁应该负责,是方向盘后面的人还是计算机。司机的身份也应该记录在案。这完全有可能做到精确地按责任定罪,这也是必要的。4、司机应能完全掌握车辆收集的个人信息,这将阻止科技巨头用定位等数据来定制广告;这样的原则将责任很明显地导向了司机,除非完全是由系统故障引起的。

  毫无疑问,在自动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系统普及的时候,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新的道德问题。在早些时候,德国就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所有无人驾驶车辆的驾驶位上必须有人,以便能够在意外将发生时接管控制。这种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在出现不可避免的事故时,自动驾驶汽车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而且法律还起到了约束作用。除了责任分配,这一指引还规定了例如数据保护(无人驾驶汽车会生成和存储大量数据,包括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保险理赔这样的问题。如今,我国即将进入自动驾驶的时代,这样的法律先河确实可以借鉴,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安全,驾驶位上的驾驶者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百姓心中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到达中国市场即将进入倒计时,相信消费者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自动驾驶意味着什么?对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市场有什么感想?下面就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对自动驾驶的理解就是真正的、全面的、不需要任何手动辅助或者操作,可以完全委托的自动化系统,即你只需要标明目的地,然后在车内睡上一觉就可以抵达目的地的驾驶形式,这样才是自动驾驶。对于(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未来趋势,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会呈现出阶梯式的普及状态,即城市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北上广深等一线或超一线城市会最先完成私家车自动驾驶的铺设和推广,而对于部分线路固定、交通状况平和的大巴客运,重卡货运路线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推广先锋。这些固定的线路会最先进入自动驾驶的阶段,故而发展趋势便是客运货运→一线城市私家车→二线城市私家车→三线城市私家车……其中肯定会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所以发展趋势肯定是逐步推广,但是过程会很漫长,很复杂。

  我个人觉得,对于自动驾驶,以目前的技术、国内公路和交通状况来看,还是很难实现像电影中那种机器电脑自动驾驶,虽然现在很多的汽车厂商都在研究这一领域,但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实目前中国市场内也有很多的国产汽车厂商在自主研究自动驾驶,对于这个项目,我相信自汽车诞生那日起,人们就开始在探索研究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慢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我个人也很看好自动驾驶,毕竟对于一个开车的人来说,在开车累了的时候都希望能解放双手,能有个可靠的帮手来开一会。未来,自动驾驶必将是每辆汽车的标配。

  在安全性上,自动驾驶应该比人自己开车要安全得多。这种技术模式适合全面改换,如果从某一种车型开始,机器应该比人的机动性要差很多。我认为只有全面推广(自动驾驶)才具有实用意义。另外,自动驾驶解放人力后,相当一批司机恐怕要失业,因此近期,至少十年之内恐怕不可行。自动驾驶大概要发展出新的职业,调度、网监之类,感觉配套人才还未成体系,也需要时间。

  自动驾驶是一个极早之前就提出来的概念,也是物联网概念产品最有希望提前面向市场的产品之一。毋庸置疑,无人驾驶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可以从大方向上杜绝驾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性失误,减少事故发生。甚至我可以预见,未来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会自带无人驾驶系统。因此,自动驾驶提供方要有庞大的数据库支持,交通法律法规也要应时做出修改调整。我身边也有一部分朋友对无人驾驶并不看好,认为无人驾驶好比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全部交给系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由此可见,严格甚至严苛的产品检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若是国内交通批准无人驾驶的话,那么中国交通和交通市场将会面临一个极其漫长的阵痛期与磨合期,当然,若是期间国家能够如推广电动汽车一样大力推广自动驾驶,这个阵痛期会大大缩短。

  专业人士眼中的自动驾驶

  Q:在未来,自动驾驶的加入是否能改善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

  A:自动驾驶不会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城市的道路是有限的,汽车上牌量会大幅增加!如果能制造出空降自动驾驶车辆,又与交通法相违背!

  Q:自动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比较高,耗油也是未知数,那么在未来,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自动驾驶车辆?

  A:自动驾驶汽车制造成本加大,车主购买价格也会增高。如今的汽车主机厂市场布局形成,消费者购买预期也形成,另外有的主机厂在研发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现有的车辆,已是大势所趋!

  Q: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中国的相应法律、政策还没上线。那么,结合我国国情,自动驾驶车辆在进入中国后,驾驶条件的变化应该是怎样的呢?

  A:首先应该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适应中国道路的复杂多变性,能否更智能地灵活应变各种道路情况,比如并线或者施工带来的麻烦。还有,从技术层面来看,要考虑自动驾驶汽车能否保证全路况的道路通过性,以及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应对不同路段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保障。

  

  Q:就中国的人文和地理条件,未来自动驾驶的加入将会在法律上面临哪些挑战?

  A:据公安部交警局统计,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新注册辆和年增量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刚性需求保持旺盛,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继续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尚未成熟,国内的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也在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重大革新,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但即使是在技术相对成熟的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事故,因此在现阶段看,自动驾驶的大范围普及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在中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总数超过18万件,死亡人数接近6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0亿。我们暂且不谈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项技术在法律上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是驾驶者还是汽车生产商,如果在自动驾驶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被认定为全责,责任还是由司机来承担吗?比起技术,政策和法律才是自动驾驶技术最大的挑战,如果不解决责任认定等立法问题,自动驾驶的普及将遥遥无期。

  Q: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法,自动驾驶的行驶规则是否会受到影响和改变?

  A:目前国内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立法并不明朗,可以参考美国的立法状况,美国于今年7月通过《自动驾驶法案》,首次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测试和发布进行管理。4年内允许10万辆汽车豁免现行的道路汽车管理法律,比如允许不安装方向盘和油门踏板的汽车进行销售和使用。可想而知,这将会对美国境内的汽车生产厂商造成多么巨大的冲击,也会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也应该尽快启动自动驾驶领域的法规的研究与立法,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与制度框架,跟上国际社会的步伐,探索适合国情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Q:结合国情,将来如果行驶自动驾驶车辆,驾驶条件会受到哪些限制?

  A:我国的道路环境比较复杂,路面上人多车多甚至还会有杂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状况,行人和驾驶者的交通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平时出现突发事件时,主要是靠驾驶者的经验和快速反应来应对。老司机尚且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够操作得当,这对自动驾驶车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如果未来想要行驶自动驾驶车辆,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高速公路上,因为高速公路的路面环境好,场景单一,突发事件相对城市道路少,较为容易率先实现自动驾驶。

  

  Q:在未来,自动驾驶的加入是否能改善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

  A:交通拥堵是城市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导致的。过去十年,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和信息业,汽车、化工、消费电子产业崛起,带动大量年轻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虽然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跟上了脚步,但城市化的建设却严重不足,体现在城市基建设施和道路建设上,严重滞后于产业变化引起的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所导致的需求。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是顺应产业和人口变化趋势推动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与住宅、医疗、教育、交通设施的综合配套,避免以前的商业中心、服务中心与工作中心的分割模块设计,推进集成模块设计。自动驾驶在交通拥堵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有人辅助的自动驾驶,并不能改变道路本身的稀缺,尤其是在高峰时期。无人辅助的纯粹无人驾驶,现在离我们还很遥远。如果自动驾驶与物流结合,像快递类业务转到凌晨等交通清闲时段,也许能缓解不分时段、毫无规律、白天全时拥堵的部分城市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我估计,多数城市的快递业务也许不会在早晚高峰期与上下班车流争夺道路,所以,这种改善只适用于极少数超大城市或车流超级密集片区。

  Q:自动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比较高,耗油也是未知数,那么在未来,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自动驾驶车辆?

  A:自动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主要来自它的传感器件和网络通信以及背后的信息集成系统,一旦应用广泛,规模效应出现,它的成本可以很快下降。而且我估计消费者不是自动驾驶车辆的主要用户,物流公司和出行公司之类才是。消费者目前可能会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估计不会面对在自动驾驶车辆和人类驾驶车辆之间做出选择的窘况。普通消费者能够驾驶的车辆也许始终是人类驾驶车辆,而不是单纯的自动驾驶车辆。一些无人驾驶技术会被集成到人类驾驶车辆中辅助驾驶,以提高安全性能和车辆通信能力。这些附加项可能构成日后私家车消费者看重的主要指标,超过现有

  的动力、空间、舒适等指标的地位。汽车会越来越智能化,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Q: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中国的相应法律政策还没上线。那么,结合我国国情,自动驾驶车辆进入中国后,驾驶条件的变化应该是怎样的呢?

  A:我预计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最快的应用不是在正常道路上,而是在(一)特殊交通区域或内部道路,然后才会推进到(二)专用道路,最后可能才是(三)混合道路。特殊交通区域指港口装卸区、快递分拣区。这里的车辆不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轿车,而是特定的装卸车或分拣机器人,它们走的路线被数字化,而不是人类驾驶员平常所见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人类的智能大脑在驾驶时所能处理的人车物的信息是极其巨大的,因为人脑早就站在一个很高的智能平台上。有的公司试图让电动车在广阔的道路上行驶以获取大量的道路和行驶数据,这个尝试至少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内不会奏效,因为由此获得的结构化的数据相比于人类驾驶员的智能大脑在开车时所处理的数据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这类公司可能低估了人类智能天然的高水平、夸大了机器智能经过深度学习获取与人类匹敌的特定智能的能力。这是为什么我强调无人驾驶应该从非正常的道路开始逐渐爬坡的原因。在特殊交通区或内部道路的智能交通完成以后,可以在城市区域建设专用道路,或者在特定时段,例如深夜封闭部分现有城市道路,仅供无人驾驶车辆通行。这些道路必须要经过电子化与网络化改造,现有的道路红绿灯和虚实线是远远不够的。最后一步是混合道路的驾驶,这一天到来的会比现在多数人想象得要晚得多,我认为甚至永远不会到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道路被严格区分为无人驾驶区和人类驾驶区,无人驾驶区的道路占比越来越高。

  结语

  自动驾驶的发明彰显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在车内,人们可以解放双手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但在车外,外界的影响似乎将这喜大普奔的发明给束缚得无法呼吸,压抑了它的成长。那么,如何将车内的益处和车外的坏处相调和,使人人都能欣然接受,才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重中之重。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首页 网站介绍 记者证公示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CE Magazine. 消费电子杂志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375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