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用来玩的相机:Insta360 GO
提起相机,在之前我们想到的可能是各种正儿八经的单反、微单。而现在我们更多想到的是手机的拍照功能。一专业、一随身的组合足够我们记录生活、保存美好......是嘛?其实在「精致拍」和「随心拍」中间,还有一个更细分的创意拍摄领域,这就是这台 Insta360 GO 大放异彩的地方了。
它是一台怎样的「玩具」?
极致小巧,随时创作
在官网的介绍页面,就赫然写着「拇指防抖相机」,这个简单直接的产品名称就已经概括了 Insta360 GO 的两大特征「小」和「运动」。
它到底有多小?
参数上来说,它的机身体积为 50.46*59.76*25.5mm。如果你还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话,就和一个 AirPods Pro 差不多吧。
如果我们想要创作一个视频内容,讲述一段故事,先拍才是最重要的。Insta360 GO 极致小巧的体积为它带来了超强的便携性,出门前随手往口袋里一放,下楼即可发挥你的天马行空,让你不错过生活中的任何点滴。
除去这个充电盒,Insta360 GO 的本体完全契合官网「拇指相机」的说法,不管是 18.3g 的重量还是 49.4*21.4*14.85mm 的体积,都带来轻若无物的握持感。
Insta360 GO 的外观非常简洁,相机本体正面只有一个硕大的超广角摄像头,透明的亚克力外壳包裹着纯白色的机体,温润又精致。顶部是一个用来收音的麦克风,还有一个环形标识,或许是为了告诉用户不要遮挡。
背面采用了喷砂工艺的铝合金,质感与外壳的亚克力截然不同,这种处理使得质感更加细腻。当然材质的不同更有可能是考虑到散热以及整体结构的坚固程度。背部的两端则是连接触点和机身唯一一个操作按钮。
「好拍」比「拍的好」更重要
不同于现在手机影像系统动辄四五六摄的全焦段全场景覆盖,Insta360 GO 只通过一颗超广角摄像头记录画面,后期在软件中进行裁切。这颗摄像头参数上最大支持 3040*3040 的方形照片拍摄,通过裁切输出 2560*2560 分辨率 1:1 长宽比、 2560*1440 分辨率横向的 16:9 和纵向的 9:16 长宽比照片。
至于成像效果,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成片还算是可用,夜晚的话......看个亮吧。基本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拍得怎么样并不是 Insta360 GO 的强项,怎么拍才是。因为小巧的机身,再加上蓝牙控制的拍照方式,以及超广角画面的场景容纳,能够拍到一些普通手机或者相机难以捕捉的画面。
而在我看来,Insta360 GO 的重心应该放在「视频怎么拍」这件事上,Insta360 GO 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硬件方面,作为运动相机,首先要保证的是大部分场景下的成片率。相机内置 FlowState 防抖技术,我下班后实拍了一段骑车视频,效果还是相当优秀的。(通过文字就没法呈现了)
打开相机的包装盒可以看到除了相机本体,另外还有一个纸盒,里面满满当当装着一堆模块,细数一下几乎囊括了所有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磁吸挂绳可以让 Insta360 GO 放在胸前,以最真实的第一视角拍摄短片。这个磁吸背板另一侧采用了亲肤的橡胶材质,长期佩戴也不会有不适感。
简易夹可以将 Insta360 GO 放在背包肩带上,也是提供第一视角的拍摄。个人认为算是磁吸挂绳的补充模块。
万向支架则可以与底座组合,竖立在任何平整表面。并且支架还可以调整多个角度。
如果你嫌不够稳当,底座背后还有可重复使用的胶贴,脏了用水洗一下即可恢复粘性,不过还是记得保留这个贴纸,在模块没使用时保护胶贴。
作为一个好玩的拍摄工具,软硬件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Insta360 GO 的同名配套软件做得还是相当有意思的。除了行业传统的开屏广告,主界面第一个是「发现」模块,里面有其他用户拍摄的各种精彩短片。从心理上就引导了新用户多发现多尝试。 而第三个「故事」模块,有各种类型的模块可供套用,更进一步地让用户快速上手。
回到核心的拍摄,Insta360 GO 有录像、拍照和延时摄影三大模块,操作界面和选项比较简单。录像和延时摄影还有不同模式可供选择:
录像:普通录像、间隔录像、慢动作
延时摄影:移动延时、定位延时
设置好以后点按开始即可拍摄。当然,你也可以脱离 APP 直接按压机身背后的按键开始拍摄,默认按一下为拍照,两下为移动延时,三下为慢动作,如果你有自己的操作习惯,也可以在 APP 内自行更改。
其实到这,Insta360 GO 的使用场景或者目标人群就已经很清晰了,就是那些希望能快速、随手纪录生活点滴的普通用户以及需要特摄的创作者。对于他们来说,画质并不是第一位的,好玩才更重要。
它真的这么好玩吗?
从娱乐性上来说,是的。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运动相机,它可以随意固定在人或者动物身上,拍出非常震撼的第一视角,比如绑在宠物的脖子上,看它们如何在家「飞檐走壁」;比如放在胸前,带观众近距离感受一场激烈的球赛。
(来自 B 站 UP 主 HusseinDrama 拍摄的球赛)
由于 Insta360 GO 还具备 IPX4 级防水,因此带着它拍一些第一人称的水上运动丝毫没有问题。更极端一点的话你甚至可以拍一个落水画面。
前面这些拍摄都是基于其「身材优势」的常规拍摄,而更进一步的,Insta360 GO 还提供了多种拍摄模式。我个人认为,延时摄影和慢动作这种常用的特摄模式在其小巧的机身上会有更大的作用。
(官方宣传片中的延时摄影)
对于很多人来说,拍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迈出这一步,得到的只是一堆素材而已,怎么让这些素材成为作品还需要剪辑过程。Insta360 GO 里内置了剪辑软件,只要你选择好素材,软件会自动帮你剪辑成片。
当然,如果你想要进行参数上的调整也是可以的。整个体验非常直观简单。而简单,就是让人「玩下去」的基础。
被束缚住的体验
当然。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的,它也一样。
Insta360 GO 的普通拍摄只能够持续一分钟,刚刚好够一个短片时间,但是大多数情况,你并不能把把控场景的持续时间,所以在拍摄时很有可能会因为「不够持久」而错过许多完美的瞬间。当然,这可能是影石不得已而为之的操作。(但是这个穿越机模式却能拍 5 分钟,我并没有找到它他俩的不同)
当然,再次按下背后的按钮又可以拍摄一段新的视频,但是在几段录像过后,相机就会出现过热的提示。按照个人的测试来说三到四次的录像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散热也非常快,基本也就是一分钟时间便可以拍摄下一段。
我是在骑车的情况下进行的连续拍摄,所以这就意味着相机本体的散热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所以Insta360 GO 的背后才会采用金属材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石将 Insta360 GO 的拍摄时间限定在一分钟——因为确实承受不住更长时间的拍摄,特别是在没有外部散热的前提下。
另外就是 APP 本身,Insta360 GO 确实想展示一种简单美好易操作的感觉,但这仅仅存在于拍照完成之后。
首先在拍摄时,你是无法通过APP实时监控画面的,这就导致你很有可能拍摄了一个不想要的画面却不自知。
拍摄完成后,你还需要将相机放回充电盒,再将充电盒插上手机去查看或者编辑已拍摄内容。
当然,这个其实并不算硬伤。因为 Insta360 GO 定位为一个运动相机,就是希望你能摒弃传统拍摄观念 —— 先拍了再说。另外,Insta360 GO 的体积导致它的电池可能无法支撑拍摄中实时传输画面的功耗。
然后,便是这个「创建故事」,你可以选择从系统相册或者从 GO 相册调取素材,这是相当好评的。但是 GO 相册并不是相机本身的相册,而是软件的相册。所以你需要先把素材从机身拷贝出来,再进行剪辑。这个等待还是比较漫长的。毕竟一段 1 分钟左右的素材有 230MB 。如果能直接读取机身内部素材进行剪辑就会快很多。不过这可能是 Lightning 接口仅有 USB 2.0 速率导致。(当然也有可能机器本身的传输速率不太够......)
所以可以看出,Insta360 GO 小巧的体积为它带来了多样的拍摄场景,让任何人都能随心创作,但也因此带来发热、续航、数据传输等问题,最后影响到用户体验。这宛如带着镣铐的舞者,优美而又无奈。
创意用户的特殊工具,小白群体的趣拍玩具
所以,它是不是个好产品?答案是肯定的。
Insta360 GO 极小的体积给用户带来的是以往任何拍照产品都没有的自由。它可以轻松放在口袋,你也可以轻松地随手就拍。超广角镜头带来的广阔视野为创作提供了极大地发挥空间,官方的各种附件更加扩展了拍摄场景。
对于小白来说,它的一键拍摄,随手剪辑,就是记录美好最顺手的玩具。而对于专业的创意用户来说,他又能补偿那些专业器材无法捕捉的另一个视角。
对 Insta360 来说,创意,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责编:KE
- Insta360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