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注册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帐户输入有误

消费保首页

手机厂商“不克制”的营销词汇到底为哪般?

来源:《消费电子》杂志社 李强 2019-01-30
有些产品经过企业的营销包装后,就变成了用“广告+文案”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了一次“升华”,让本不该属于企业的消费者被夸大的营销词汇误导消费、夸大消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管它叫“过度营销”。

企业的营销团队为了使产品更受市场的认可,会给产品“命名”各种营销词汇,这本无可厚非,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快速了解产品的亮点和专业功能,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卖点可以得到高效传播和提高自身在业内的溢价能力。但有些产品经过企业的营销包装后,就变成了用“广告+文案”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了一次“升华”,让本不该属于企业的消费者被夸大的营销词汇误导消费、夸大消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管它叫“过度营销”。


1.jpg

营销造词

以科技企业为例,2018最常见的营销词汇要属“XX全面屏”,它们本是无法做到真正全面屏而无奈妥协下的产品,却被厂商疯狂包装,用“珍珠全面屏、美人尖以及最新的魅眼全视屏”来糊弄消费者,且官方渲染图与产品实物有明显的偏差。


1548840087693676.png

再例如,华为的“Turbo”技术,一开始“GPU Turbo”的确是个吓人的技术,实实在在的给手机的图形运算性能带了一定的提升。之后的“CPU Turbo”多少就有点蹭热度的嫌疑了,将很常见的“CPU超频”进行营销包装,在宣传中,故意淡化CPU超频所带来的高功耗以发热量,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受到误导,跟风鼓吹。然而事实却是该企业的产品即使用了这两项“Turbo”技术以后,仍然无法为消费者做到宣传中“畅爽不卡顿”(以王者荣耀为例)。

既然如此,企业为什么还要在宣传造势期间有意的将其营销为一款“游戏手机”呢?这便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再详细阐述。但不论怎样,企业都不应该为此让消费者来买单。后果便是真正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在收到产品后,发现与企业营销描绘的情况落差太大,直接粉转黑,后期也会对品牌公信力产生不利影响。

优秀营销词案例

企业的“营销词汇”并非全是误导消费者,也有它积极正向的一面。成功的营销案例正如开篇所述的那样“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快速了解产品的亮点和专业功能”。


1548840117143233.png

2010年苹果在发布iPhone 4时首次提出(Retina)视网膜屏幕,便是一个很成熟的营销词汇,直至今日人们对其仍有所提及。“Retina”一词对当时的行业起到了很强的示范性意义,企业明白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之后的几年,一度成为鉴别一款手机是否为旗舰的重要指标。


1548840130867000.jpeg

2016年小米发布“小米MIX概念手机”,也是首次将“全面屏”这个词带到人们视野里,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其带来的影响力,直接改变了手机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方向,目前市面上各种全面屏均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产品。


1548840153967140.png

尽管全球第一款全面屏手机是夏普在2013年推出的EDGEST 302SH,此后几年又接连发布28款同类型手机,但始终没能将“全面屏”这一设计理念深入人心。而小米能做到,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当年营销文案“全面屏”一词,将自身的优秀卖点以一个简单易懂的口号喊了出来,不脱离事实,对行业也想到了示范性作用,消费者也乐于买单,实现共赢。

企业为什么乐衷于疯狂造词?

企业每发布一款新产品,就免不了要创造出几个词汇,不管消费者能不能理解其意思、是否记得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创造并推广营销词,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548840169811659.jpeg

战略层面,例如早年乐视的“生态化反”,用于向用户描绘商业蓝图。将自身复杂或平庸的商业模式进行包装,向外界传递出“我们与其它公司不一样”的信息,冠以高深的词汇,营造气质。


1548840192208229.png

销售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将与别人差不多的产品销售出去就成了一个难题,这时“营销造词”就站了出来,即使是一样的功能,一样的硬件,也能从各种刁钻的角度去“造词”。例如手机处理器“骁龙625”,这本是一颗低端处理器,却非要在营销文案上写“八核心处理器”,并且不会注明处理器具体型号,引导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一颗与顶级处理器“差不多”的SOC。

消费者要怎么面对这些词汇

仍然以科技圈为例,当一款产品铺天盖地的宣传来临时,以前消费者可以查阅第三方评测机构对产品的评价,但目前国内多数的评测机构都需要来自企业的“软文广告”获利,因此参考意义不大。


1548840237128489.png

至于其它方面,大街小巷的明星海报和让人摸不着头的营销词汇,正一步一步的植入消费者的生活。这是一场企业对消费的单方面“出击”,消费者往往都无从应对,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总结

本篇文章梳理了“营销词汇”对于消费者与企业而言,都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弊端,以及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方面。过度的营销或许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内的业绩增长,但明白真相后的消费者们会以极快的速度站到企业的对立面。如果企业在“营销造词”时,做到心里有一根底线,一根区别于过度包装营销和基于事实包装营销的“线”,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帮助消费者梳理产品亮点,汇成“营销词汇”,将产品推销给对的人,消费者会记得这些企业,并以此建立更为友好的信任关系。

  • 营销
  • 手机
  • 软文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首页 网站介绍 记者证公示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CE Magazine. 消费电子杂志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375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43号